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最新发表在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上的文章:“A novel Tembusu virus isolated from goslings inChina form a new subgenotype 2.1.1”。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刘光清研究员和安徽农业大学王桂军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朱英奇和硕士生胡增金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3207287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500100; 2016YFD0500805)资助。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自2010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以来,已迅速传遍我国各大水禽养殖地区,给我国水禽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鸭坦布苏病毒在多年来不断发生变异,给防治带来困难。安徽农业大学王桂军教授团队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型的强毒力鸭坦布苏病毒在我国出现,并首次在我国雏鹅中传播。
作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鹅群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同时伴随着精神沉郁、厌食、共济失调等症状。随后,通过鹅胚和BHK-21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鹅源鸭坦布苏病毒,将其命名为DTMUV/Goose/China/2019/AQ-19 strain。
该研究对成功分离到的AQ-19株鸭坦布苏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进而对AQ-19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同源性分析。在对AQ-19株鸭坦布苏病毒的E基因以及整个ORF与以往中国、泰国和马来西亚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后,作者发现AQ-19株与同属于2.1.1亚群的泰国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且表现出更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与以往中国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
为了进一步研究AQ-19株鸭坦布苏病毒的致病力。作者利用雏鹅和ICR小鼠进行鸭坦布苏病毒致病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感染病毒的雏鹅表现出腹泻、瘫痪、厌食、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等典型症状,死亡率较高。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雏鹅肝细胞变性坏死,脑部组织有血管袖套、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神经元坏死等病理变化;通过颅内攻毒的小鼠表现出毛发皱褶、体重减轻和后肢瘫痪,组织病理学变化与雏鹅类似。
最后作者通过比较以往中国分离株AH-F10与此分离株AQ-19对雏鹅和小鼠致病性差异,发现感染AQ-19 鸭坦布苏病毒的鹅群死亡率达60%,小鼠死亡率达70%,而感染AH-F10鸭坦布苏病毒的鹅群死亡率只有30%,小鼠死亡率为20%。
作者简评:此研究表明,我国鸭坦布苏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快速性,在中国首次出现了一种在鹅群中传播的新型强毒力的鸭坦布苏病毒。后续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型鸭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典型案例分享:江苏盐城养鹅户刘老板,26日龄的鹅3600只于2021年11月12号发病,表现瘸腿,腿软不愿走动,采食量下降,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拉白色稀粪,每天死亡10-20只不等。当地兽医判断病症为浆膜炎,用过几天的药效果都不明显。刘老板通过朋友介绍联系《鸡鸭鹅病防治网》魏老师13939027068,魏老师建议使用1111方案驰骋芪贞颗粒+好得快+驰骋新六甲+新力爽,连用3--4天。 用了2天后一多半的瘫着不愿意动的都站立起来了,采食量上升,而且白便减少, 精神也好了,用药4天后除几个特别严重的挑出来别的都完全治愈。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