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ow首次报道了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中含有一大小为85 kb的毒力质粒。在其它血清型的沙门菌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毒力质粒,这些毒力质粒在决定细菌的宿主特异性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沙门菌中分离出许多分子量较小的质粒,这些质粒在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①鸡白痢沙门菌pSPI12质粒的分离与序列分析:ipaJ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pSFD10质粒ipaJ基因高度同源。ipaJ基因在猪霍乱沙门菌C500中存在于pSFD10质粒上,可能在鸡白痢沙门菌中存在相似的质粒。
分离质粒的思路: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插入ipaJ基因中构建突变株,从突变株中提取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鉴定正确后测序分析。
pSPI12质粒的分布:由于ipaJ基因只存在于pSPI12质粒上,因此以ipaJ基因作为检测对象检测pSPI12质粒在沙门菌中的分布。鸡白痢沙门菌8个标准株和105个分离株(1962~2008年)都为阳性;猪霍乱沙门菌C500阳性,其它2个标准株和4个分离株都为阴性;其它血清型的肠道沙门菌(11种)阴性;肠杆菌科(5种)阴性。
②鸡白痢沙门菌IpaJ蛋白功能的初步分析:鸡白痢沙门菌IpaJ蛋白序列与志贺菌IpaJ蛋白的同源性为49%;在志贺菌中,ipa编码侵袭素蛋白IpaABCDJ,其中IpaABCD分别与沙门菌的SipABCD同源,共同参与调控细菌侵袭细胞的过程。尽管IpaJ蛋白在志贺氏菌中的具体功能仍不很清楚,但是研究证实它是细菌的强免疫原;通过比较鸡白痢沙门菌S06004野生株、ipaJ插入突变株和ipaJ回复株的体内外差异并分析IpaJ蛋白的功能。结果显示,ipaJ基因的缺失会减弱细菌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也使细菌的毒力降低,表明该基因参与了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过程。
本研究建立了从野生菌中分离未知质粒的方法,通过将标签基因(抗生素)插入质粒上已知的序列中,收集质粒于大肠杆菌中复制增殖后,提取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该质粒的全序列。
研究首次从鸡白痢沙门菌中分离出携带ipaJ基因的新质粒pSPI12,并获得了该质粒的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质粒含有唯一的毒力相关基因ipaJ。
除了猪霍乱沙门菌疫苗株C500外,并未在其它猪霍乱沙门菌菌株和肠道沙门菌亚种中检测到ipaJ基因和相似质粒。
ipaJ基因的缺失会减弱细菌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也使细菌的毒力降低,表明该基因参与了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过程。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