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小鹅鹅苗育雏期拉稀怎么办?

2016/8/1 19:03:32 0人评论 1363次浏览 分类:水禽疫病防治

鹅苗育雏期拉稀怎么办?

这是鹅流行性感冒是由鹅流行感冒贺氏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同年龄的鹅都易发病,尤以幼鹅最易感染,常发生于春秋二季。

症状:病鹅精神不振,吃食减少,体温升高,缩颈卧地,呼吸困难,摇头,流鼻液,为排除鼻液,病鹅常强力摇头,把鼻液甩到很远,有时头脚发抖,死前下痢,严重者脚部麻痹,不能站立行走。

治疗:可用复方磺胺,第1次口服0.5ml,以后每隔8小时服 0.5ml12%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注射液第1次肌肉注射1毫升,以后每隔4 小时注射0.5毫升。

预防:发现病鹅应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消毒圈舍和用具,鹅舍要保持干净通风。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
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 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 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 饲喂方法。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 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 以绿豆大小为宜。

5 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 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 分群、卫生及通风。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 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勤扫栏舍,清除粪 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8、定期消毒育雏舍。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

10、随着体内剩余卵黄逐渐被吸收,雏鹅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因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鹅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

11、刚出壳的雏鹅机体含水分75%左右,如果24小时内不给雏鹅饮水,雏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

12 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每千克0.51毫克、氨气的含量超过每千克21毫克、硫化氢的含 量超过每千克0.46毫克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如果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 膜浑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造成雏鹅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育雏 舍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过大等。引起雏鹅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及时清除等。

13 由于多用药、滥用药造成雏鹅中毒伤亡在养鹅过程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饲养户缺乏现代饲养观念,从雏鹅开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生素 类、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药物急性或蓄积性中毒。鹅属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由于习惯于人们长期的传统粗放饲养,鹅对药物比较敏感,尤其 是雏鹅。实践证明,只要能经常保持育雏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适宜,个体分群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时定量喂给新鲜干净的饲 料和饮水,雏鹅就能健康成长,且不易发生普通病和寄生虫病。至于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黏病毒病等传染病,采用药物防治均无济于事,唯有按照规 定的免疫程序对种鹅和雏鹅定期进行免疫,才能避免发病,保证生产安全。

14 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鹅挤压致死。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最大,不 但会引起雏鹅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

小鹅拉白色便,要从两方面考虑:

1 小鹅营养不良引起体内生成的尿酸盐过多,经肾脏排泄体外而成白色稀便。当饲料中蛋白饲料含量过高或氨基酸不平衡,小鹅采食后,在体内产氨量过多,氨代谢产物最终是尿酸,经肾脏排除,就是白色的稀便。当血液中的尿酸过多,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尿酸在体内蓄积,会引起尿酸盐沉积症。

针对此种情况,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供给小鹅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

2、一种是鸡沙门氏菌引起的小鹅白痢病,小鹅同样拉白色稀便。

这种白痢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病因有好多,下面是主要的方面:

1).种蛋带菌:种鹅(包括公鹅)患慢性白痢或隐性带菌,其所产的种蛋就会有一部分带菌。

2).孵化过程中感染:由于带菌种蛋出雏后,雏鸡的胎粪、绒毛、蛋壳等 都含有大量沙门氏菌,

3).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室的温度忽高忽低,通风不良,密度过大, 小鹅饮水不卫生或不足,饲料品质不好等均可诱发本病。

4).消毒不彻底。鹅舍、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粪便处理不当。

5).老鼠、飞鸟进入鹅舍,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鹅舍。

6).从发病区的种鹅场引鹅。

等等,都可以引发鹅白痢病

针对此种情况,要按照引起的原因进行预防,其中净化种鹅,不从疫源地引鹅是预防和消灭白痢的根本办法。

鸡鸭鹅病防治网 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gallops99.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llopsbj 

养殖安880、驰骋钙、蚊蝇一喷净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