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按中兽医学理论,动物体以五脏为中心,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五脏之表;五脏分别主管五体(脉、皮、肉、筋、骨)、五华(面、毛、唇、爪、发)、五官九窍(舌、鼻、口、目、耳及二阴);生五志(喜、忧、思、怒、恐),藏五神(神、魄、意、魂、志),化五液(汗、涕、泪、涎、唾);
五脏所主管的器官、神志等与五脏一起分属于五行,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乘侮胜复及五行互藏的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一个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以及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其中某一脏或某一器官有病必然殃及其余四脏以及全身。
由于五行系统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因此,五脏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也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五脏可以被看着一个整体,而其中的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可看着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这就是所谓的“五脏互藏”之意。
故《景岳全书·真脏脉》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不仅动物体的脏、腑、器、官、神、志按五行规律相互联系,一年四季,风雨寒凉,花草树木等时间万物均如此,因此,利用不同五行属性的药物,结合动物所处的季节与环境的五行属性,对不同五行属性的脏腑的生理机能或状态进行调整,使之功能恢复并保持平衡的,动物即可以恢复或保持健康。
调整脏腑,就是指在治疗脏腑病变时,既要考虑一脏一腑之阴阳气血调整,更要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之重新恢复平衡状态,基本原则如下:
1)根据脏腑病理变化,调整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肝病病理特点为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故治疗肝病重在调气、补血、和血,结合病因予以清肝、滋肝、镇肝等。
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进行调整。如脾喜燥恶湿,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喜润恶燥,胃气主降,以降为和。故治脾常宜甘温之剂以助其升运,而慎用阴寒之晶以免助湿伤阳。治胃常用甘寒之剂以通降,而慎用温燥之品以免伤其阴。
3)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或抑强或扶弱,或二者兼施而分清主次;亦可将“补母泻子”与“抑强扶弱”结合起来,调整病脏及前后二脏三者间的关系。
4)根据五脏互藏理论,分清主从之别,对主要脏器进行调整。就呼吸功能而言,五脏均参与呼吸的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为要。所以,呼吸功能失调,常重在调治肺脾肾三脏。
5)根据脏腑相合关系调节:或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随着四时气候的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变化规律,生物出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变化。动物体(人体)与万物一样,也会适应四时阴阳而变化。
《灵枢》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意思是春夏时节,动物体(人体)腠理较稀松,易于发泄多汗,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秋冬时节,腠理致密少汗而多尿,以适应气候寒凉的变化。这种随四季而变的规律不仅存在于生理方面,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
《素问》载:“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换着当前的疾病情况而言就是说:春季多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中期多发胸腔部位疾病;从小暑到立秋期间,易发生受凉腹泻疾病;秋季是瘟疫高发期;冬天发生的疾病往往跟肢体有关。
根据以上原理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真谛,动物保健防疫,理应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给动物投喂不同的药品,调养五脏神志,以顺应四时节气,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与生产。
按照中医理论,春天万物复苏,适合“升补”;夏天在天为热,适合“清补”;秋天,在天为燥(长夏则湿重),适合“平补”;冬天在天为寒,适合“滋补”。在按此原则进补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药或膳进行调理和滋补。明代著名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 养藏”。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然而,道家养生原则认为四季补益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旺的时候,春天,肝旺则养脾;夏天,心旺则养肺;秋天,肺旺则养肝;冬天,肾旺则养心;四季,脾旺则养肾;当五脏之气在四季中当旺而不旺时,就应该春补肝,夏补心,秋补肺,冬补肾,四季补脾;《修真密录》认为,前一种情况应“春无食酸,夏无食苦,四时各减时味者,谓气壮也;减其味,以杀盛气”;后一种情况应“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云:多其时味,以养其气也”。道家养生原则还认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华阳真人说:“及春夏养阳,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肝与心,肝与心,气升之所;秋冬养阴,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肺与肾,肺肾者,液降之所。”关于养阴养阳,《黄帝内经·素问》中亦有所载:“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说,春夏季节宜适温补阳气,秋冬季节应滋补阴液。
以上所述为一年四季的补益原则,至于补益所用的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其中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而葱、蒜、韭均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多吃菜,少食酸。
综合上述中医药经典,结合现代养殖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在现代养殖中使用中兽药进行动物的保健防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合理应用中兽药。
1)根据动物生长周期进行保健防疫
以养禽为例,根据对禽的使用目的不同,分为水禽与家禽2类,一个养殖企业就有种公鸡、种母鸡、商品蛋鸡,其中种母鸡又包含青年鸡与产蛋鸡;商品蛋鸡又可分为雏鸡、青年鸡、出产母鸡、高产母鸡;各个阶段的鸡情况不一样,使用的保健药物也就不一样;同时,还需要考虑鸡场环境以及用药时的季节与天气情况。
2)根据季节变化及气候变化进行保健防疫
中医学之运气学说认为:大凡疫病之至,无不与异常之气候有关。一年四季以夏至分界,先夏至为温,后夏至为暑,若夏至后三伏中多雨,则证多见热湿并重;立秋前发病,证多热重湿轻;立秋后发病(谓之秋后晚发或伏暑),证多湿重热轻,但若秋后少雨亢热,则证多见燥甚湿轻;发于霜降前症多轻浅,发于霜降后症则深重。这就是禽流感流行发生在每年的11月之来年5月份的原因。
因此,禽流感病中兽医辨证方法:
禽的流行性感冒,无论我们的主观意识接受与否,它总是像一个巨大的阴影一样,充持着我们整个养禽业。从此病的发生频率、以及对养禽业所造成的损失上讲,可以说目前已上升到了第一位,是造成养禽失败的主要元凶。
另外,在对禽流感的治疗中,最应注意的是不能乱用中药,比如应用驰骋芪贞颗粒去治疗免疫力低下、肝肾病变的病例,应用双黄连去治疗上呼吸道病例,应用清瘟败毒饮去治疗败血症病例等。
在充分考虑动物生长周期、季节与气候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传染病史)和中兽医辨证论治原理进行保健防疫,不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能避免动物因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减产和降低成本。
鸡鸭鹅病防治网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yangzhian880.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62264327
养殖安、驰骋钙、新力爽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温馨提示: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早晚温差大、防寒保暖很重要,同时不忘通风,请做好疫病预防管理工作,重视黄病毒、禽流感的防控,冬春季是鸭鹅产蛋下降、脾脏坏死、黄病毒、副粘病毒、浆膜炎等烈性传染病病的高发期,不可不防,近期产蛋下降、脾脏坏死、霉菌毒素流行泛滥。注意种鸭鹅产蛋下降、禽流感、黄病毒等水禽常见病的防控方案:养殖安+驰骋芪贞颗粒+新力爽+驰骋EAD乳液,混合饮水或拌料,每 月1-2次即可解决!防控禽流感、黄病毒效果就是不一样!水禽疫病实战专家魏老师提醒各位养殖朋友,防控黄病毒不可麻痹大意,要认真对待。
此病的感染源我们也都非常清楚,这里也不需要多说,而它所具有的表观症状,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回顾一下。如果以其症状轻重顺序排列的话,那么一是呼吸系统疾患。感染此病的家禽首先会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呼噜现象,这也是一个必有证。而后会随着疾病的加重,出现鼻鸣音、痉挛性咳嗽等严重现象。二是蛋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三是不同程度的死亡率。虽然此病的证候多变,证候特点会以不同的症状组合出现,但水、料具减的症状,是任何组合都会出现的证候表现之一。对此类病、死鸡的解剖会发现,它与新城疫的症状极为相似,包括腺胃乳头的出血、十二指肠淋巴集结的肿大,盲肠扁导体的肿大出血等等。但流感病鸡尚会有肺脏内部的分泌液充塞、皮下肌肉的湿润感、腹腔内的分泌液增多,或者蛋鸡的卵黄性腹膜炎。即便是同为腺胃乳头出血,但流感会有鲜红色和由于乳头分泌液的增多而表现圈状出血的外观。输卵管内的变化,也可能与其它病毒感染相类似,但与新城疫会有明显的区别。
以中医角度考虑,禽的流行性感冒为湿热性疫毒的侵害所致,其症状也随处可见湿和热的表观。它的呼吸系统疾患,是肺系被湿热之邪所侵,阻滞气机。湿性粘浊,痰液粘滞而不出;肺气被阻,宣肃失利,而水液停聚,上逆咳嗽。它的皮下湿润感,是湿阻三焦腠理的表现,包括腹腔分泌液的增多等,也同为此证。而腺胃乳头的变化,也正是湿热之邪导致湿困脾运的结果。输卵管的变化自然与肝经相关,内部大量的湿性粘液既是其特征。由于此疾的元凶为湿热之邪,热与阳并,湿被热灼,从而又会形成肌体相关部位干酪物的出现,以及心包、肝表的炎性物质干结。在病禽的表现上也是如此,由于湿则少饮,虽有热而饮水量反而会减少。这一点与燥热性疫毒感染区别分明,比如新城疫,它在疾病的最初阶段即会有禽的渴欲增加,饮水量上升的表现。虽然禽流感的症状表现与新城疫容易混淆,甚或容易造成混合感染的错觉,但也因为燥湿不能两立,燥盛而湿灭,湿盛而燥退,所以我们也不能轻易怀疑是否有新城疫的混合感染。
既然禽的流行性感冒为湿热疫毒所侵造成,那么,对此病的中医治疗,自然应该围绕其湿和热的证候特征处方用药。我们所熟知的清瘟败毒饮不在此证的治疗范围,即便是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但内中的犀角地黄汤成分却有着滋阴的作用,滋阴可妨碍祛湿,所以不适合。
许多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以呼吸系统疾患为主的,应用麻黄、杏仁、石膏、银花、连翘以及茯苓等,采用清热祛湿的治法往往会有效;以不同程度的死亡率为主的,采用清热、解毒、燥湿、凉血等治法,使用黄连、黄芩、黄柏、银花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
对于禽的流行性感冒,我们应该本照着“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疗是其次,有效的防控才是上策之举。采用定期疫苗的免疫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鸡体自身正气的提高,亦即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提升。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