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三大途径可减少养殖气味污染

2021/11/4 11:44:43 0人评论 831次浏览 分类:环境控制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摘要:据王燕介绍,研究发现,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来源:撒落或采食剩余的饲料腐败产生(占比9%),畜禽自身(肠道)排放、舍内未清粪尿产生(占比22%),清理后的粪尿经环境微生物发酵分解(占比69%)。颤螺旋菌属细菌能够产生脲酶;


畜禽养殖带来的恶臭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近日举办的2021中国禽业大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王燕教授分享了家禽臭味物质产生及调控机制。王燕表示,三大途径可减少养殖场臭气,风机端除臭可降低75%氨气。《鸡鸭鹅病防治网》魏老师分享,采用驰骋一片净饮水或挂瓶法,3-5天即可解决棚舍氨气问题。详情咨询:魏老师 13939027068 蛋鸭精准无抗管理专家--成龙 13838248089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显示,“12369”环保投诉电话约56%投诉来自养殖业,其中臭气污染投诉占62.5%。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行业重视,从2014年起国家连续颁布与养殖环保相关的条例与法规。


王燕介绍,养殖场气体种类繁多,高达230-400多种。养殖场臭气包括氨和挥发性胺类、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吲哚类和酚类、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臭味大小不意味着由浓度决定,主要是看阈稀释倍数,阈稀释倍数越高,混合臭气中臭味贡献越大。


想减少臭气排放,就需要追根溯源,对臭气的产生进行研究。据王燕介绍,研究发现,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来源:撒落或采食剩余的饲料腐败产生(占比9%),畜禽自身(肠道)排放、舍内未清粪尿产生(占比22%),清理后的粪尿经环境微生物发酵分解(占比69%)。


科学家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后发现,肠道菌群与动物体产臭息息相关。


其中,乳酸杆菌属细菌可增加肠道内VFAs的数量,同时降低畜禽肠道pH值;梭菌属细菌是肠道主要的产氨相关菌之一;颤螺旋菌属细菌能够产生脲酶;萨特氏菌属细菌具有较强的产碱能力,能够使pH值升高;硫弧菌属细菌为肠道内主要的硫酸还原菌。


王燕表示,目前畜禽行业常用的养殖臭气减排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源头减排,二是过程控制,三是末端处理。


目前畜禽业源头减量方式主要包括减少体内的蛋白质和含硫化合物水平,饲喂酸化剂、酶制剂、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添加剂等产品。


研究发现,采用饲喂包膜丁酸纳对蛋鸡氨气的减排潜势可达到24.6%。通过研究氨氮代谢的关键基因,构建重组菌氨气产量降低了74.04%,是目前效果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减排也是重要的手段,包括改进管理,使用除臭剂,采用电净化法、紫外光法和生物过滤法等。


据王燕介绍,畜禽舍风机末端除臭挡网也具有不错的效果,安装由除臭网和喷雾装置组成的除臭系统,除氨率可达75%。未来智能化除臭也是行业趋势,值得期待。(李峙贤)


【来源:农村大众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