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摘要: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可导致家禽生产性能降低,引起内脏器官损伤和免疫抑制等,严重影响家禽健康。本文介绍了霉菌毒素对家禽的毒性作用,简述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禽养殖业中霉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脱毒;
霉菌毒素是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生物毒素,一般是由不同类型的真菌产生的较高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现黄曲霉毒素后,霉菌毒素就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被确定为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毒素
1 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
1.1 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霉菌毒素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霉菌毒素对家禽内脏的危害
肾脏是重要的排毒器官,具有清除机体内代谢产物及排毒作用。现有证据表明,霉菌毒素可以导致肾脏出血、肾脏结构破坏、尿酸盐沉积等。Gholami-Ahangaran等
很多营养物质的代谢均在肝脏中进行,霉菌毒素损害最严重的器官是肝脏。毒素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后,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家禽长期采食发霉饲料会导致肝脏变硬、肿大、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和结节状坏死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与玉米赤霉烯酮可造成白羽肉鸡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与谷 丙转氨酶的活性升高,日增重量显著降低
2 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2.1 物理法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吸附剂进行降解。将铝硅酸盐类、活性炭、酯化葡配甘露聚糖等吸附剂添加到饲料中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形成复合物,使毒素经过消化道时不被机体吸收。
2.3 生物学法
目前,酶解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代谢产生的蛋白酶、氧化酶等来降解或破坏霉菌毒素
目前已发现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都具有降解和破坏霉菌毒素的作用
3 小结
[1]李华,夏伟,臧学运等.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J].家禽科学,2023,45(09):55-59.
霉菌毒素可以通过饲料或呼吸等方式进入家禽体内,造成家禽急性或慢性中毒,抑制家禽生长,还能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降低免疫力,并在内脏及肌肉组织中蓄积,严重危害家禽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家禽最明显的影响是减少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性能。研究表明,赭曲霉毒素A可显著降低家禽采食量及羽毛生长速度,而T-2毒素也可显著降低家禽采食量、体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使鸡群整齐度变差
胸腺、脾脏、法氏囊、扁桃体等器官构成家禽机体的免疫系统,而霉菌毒素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最强
霉菌毒素可侵害家禽口腔粘膜、食道、胃、肠道等消化道器官,造成口腔溃疡、食道溃疡、肠道出血、肠粘膜坏死脱落等,进而导致家禽消化功能异常、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贫血等,还有可能继发感染细菌和病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脱毒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加热、微波、辐照、吸附法等。霉菌毒素对温度的耐受度取决于霉菌毒素的种类、受热时间以及含水量。霉菌毒素在水分含量高的情况下更易被降解。在含水量高的情况下,温度达到140℃即可降解;而在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温度达到170℃才能降解。黄曲霉毒素对光比较敏感,在自然条件下经阳光、紫外线或γ射线等辐射作用后可发生降解。研究表明,经紫外线照射,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可显著降低
化学法常用的主要包括氢氧化钠法、氨水法、氧化法等。氨气或铵盐可使黄曲霉毒素转变成为无毒性的黄曲霉毒素D1等物质,有效改善饲料品质,减少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与霉菌毒素进行相互作用,使得霉菌毒素分子结构被破坏而生成无毒降解产物的过程。生物降解具有解毒效率高、特异性强、对饲料和环境无污染、不影响饲料适口性等优势
霉菌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可破坏家禽免疫功能,损伤消化系统,严重降低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因此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对于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还不够明确,未来仍需进行深入研究。物理法、化学法等各种脱毒方法皆有报道,但均有其推广使用的局限性。相比之下,生物法降解霉菌毒素具有高效、特异性强、安全等优势,是最近几年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国内外应用生物法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产业化推广案例报道非常少,并且各菌株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及外源菌对家禽肠道土著菌群的影响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调控和优化,提高酶的产量,最终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