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麻鸭的饲养管理 成龙在路上

2024/1/23 11:23:49 0人评论 321次浏览 分类:水禽养殖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麻鸭是一个地方良种,凡是有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饲养,没有水源的地方也可以旱养。其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蛋多等特点。现将麻鸭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雏鸭饲养管理。


  从出壳到30日龄为雏鸭。管理措施如下:

  ①保温。清明前后,气温较低,应把雏鸭放进提前供温的室内。第一周温度控制在28℃至30℃,第二周25℃至27℃。以后每周下降3℃至4℃,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温度是否合适,可根据雏鸭表现进行调整。

  ②光照。1至3日龄的雏鸭需23至24小时的光照,3至10日龄需12小时光照。一周后天气晴暖时,将鸭赶到室外运动,并逐日增加运动量。

  ③合理的密度。一般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8至20只。并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④育雏舍一周换 晒一次垫草,并在中午打开窗门通风换气。

  ⑤及时试水开食。在雏鸭出壳后24至26小时,把雏鸭放到20℃至25℃的浅水盆内,仅使鸭脚浸水,让其边饮水边嬉水。并把煮至八成熟的小米或碎绿豆撒在草席或深色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3日龄后加喂青绿饲料,由少到多。但不可超过日粮的三分之一。5日龄后改喂配合饲料。

  ⑥开荤。3日龄补给小鱼、小虾和蚌、螺,日喂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⑦日粮的配合。把饲料配成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面的日粮,其营养水平为代谢能2700至3000大卡/公斤,粗蛋白19%至20%。


二、中雏鸭的饲养管理。


  出壳后引至50日龄的雏鸭为中雏鸭。


  ① 合理配合日粮


  此期是骨骼、肌肉和消化系统的发育阶段,所以在日粮中应增加糠、麸类及青绿饲料的用量。


  ② 管理。


  一是放牧。雏鸭脱温后,就可以放牧饲养。放牧前,先选择路线,一般为水深0.3-0.7米、天然饲料丰富、无障碍物、沿途无疫情的缓流水面。每日出牧、休息、放牧,均以气温和水量的高低而定。


  二是圈内饲养。没有放牧条件的,可搭设旱圈进行饲养。饲养密度为22-40日龄雏鸭每平方米5-7只,41-50日龄每平方米4-5只。同时,要有相应的运动场和水浴池。


三、后备鸭的饲养管理


  从50日龄至开产前为后备鸭。此期间按照中雏鸭的管理方法,限制鸭的体重,做好开产前的准备。


  一是调整日粮,减少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增加糠麸类饲料。


  二是减少日喂量,一般降至原来的二分之一。


  三是增加放牧时间和路程。


四、产蛋鸭的饲养管理。


 ① 日粮配合。从开产前两周开始,即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5%,青绿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保持在1∶1。当产蛋率达到30%时,按产蛋的三个不同阶段(即产蛋初期、中期和高峰期)的营养水平配合日粮。


  产蛋率在65%以下时,饲料配方为:玉米62.4%、瓜干14.6%、麸皮13%、豆饼8.5%、骨粉1%、食盐0.5%。


  当产蛋率达到65%-80%,其饲料配方为:玉米70%、瓜干10%、麸皮8.5%、豆饼10%、骨粉1%、食盐0.5%。


  当产蛋率达到80%-95%左右时,其饲料配方为:玉米70%、瓜干7.5%、麸皮8%、豆饼13%、骨粉1%、食盐0.5%。


  饲喂次数,圈养鸭日喂4次,间隔时间相等,采食量每天15-20公斤/100只;


  放牧鸭日喂3次(放牧前、收牧后各一次,晚10点补喂1次)。


  ② 种鸭群公母比例一般为1∶20~25。


  ③ 产蛋阶段,每天保持14-16小时光照。


  ④ 定时放水与饮水。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放水时间为20-60分钟。冬短夏长。


  中药汉方+微生物保健---养殖安(绿色自然健康,无抗养殖首选)-高效复方杜仲山楂散+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含酵母细胞壁)+益生元 (寡糖),国家一类新型功能性添加剂。家禽根源性保健, 解除肝胆负担,清肝热、解肝毒、舒肝经、养肝血,从而促进肝代谢、促进肝发育、提升肝功能。彻底摆脱肠道疾病的困扰!优化蛋禽产蛋性能,增加蛋重。让鸡鸭鹅变的不再难养!养殖安是畜禽肠道保护专家!养殖安是种禽肠道粘膜吸附剂!养殖安 是家禽消化系统疾病全面解决专家!更多使用案例可直接登www.中兽医.com官网进行查阅,养殖安---绿色无抗健康养殖的倡导者;欢迎致电魏老 师13939027068,或拨打我们的产品顾问电话13838248089 (成龙),绿色养殖,安心赚钱,用心服务,成就你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