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酵技术和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微生态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在动物日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防病、治病、促生长等多种功能,并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可以用来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其逐步成为现代饲养业的一种常规饲料添加剂。但微生态制剂品种繁多,使用菌种各异,功能各不相同,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令饲料厂和广大养殖户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呢?
1.科学合理的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注意问题
微生态制剂具有无毒副作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可替代抗生素等优点。但由于存在菌种的筛选、活菌数、菌种的失活、杂菌含量的多少、使用条件等问题而导致微生态制剂活性降低,使用效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或时好时坏等。并且使用不当的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益生素的使用效果及发展,对益生素科学使用方法的研究的要求也就日益迫切(姜文侠等,2000)。因此在养殖生产或饲料生产中为了确保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应科学合理使用,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菌种的选择
① 菌种的来源
在微生物的大家族里,可选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很多,包括细菌、真菌及多来自土壤、腌制品、发酵食品以及动物消化道和粪便的无毒菌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工业协会(AAFCO)公布了40多种“可直接饲喂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GRAS)”作为微生态制剂的菌株;我国农业部1999
年6 月公布(105号公告)了12
种可直接饲喂动物、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菌种,并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此外,在国内外还陆续有新的应用菌种的报道。
②菌种的安全性
作为微生态制剂,菌种的安全性或非病原性是筛选菌种的首要条件,即使促生长或者其它生产性能再好,病原菌绝对不予考虑。因此,必须确定菌种的安全性,并且对该菌种可能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一株现在无毒副作用的菌种,将来也可能会因为理化、微生物毒素和菌种本身原因引起负性突变,所以应定期对生产菌种进行安全性检测或评价。
评价菌种的安全性包括致病性、感染性、毒力或毒素、代谢活性以及菌株的遗传特性。国外学者提供了一些评价菌种安全性体外研究的方法,可以借鉴。
益菌乐的菌种是技术专家30多年系统周密研发的成果,从1800多个菌种之中,经过内源菌外源菌的筛选、菌种生化实验、共生实验、菌种的代谢物检测、菌种的安全性实验等数百项实验之后产生,部分菌种获国家专利。菌种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生产性能优良。
1.2针对不同的畜禽和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
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对象和目的,对不同的动物要区别对待,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不同。因正常菌群在动物消化道内定植是通过细菌的粘附作用完成的,这种粘附作用具有种属特性,对某一类动物的消化道上皮表现出较强的粘附性,而对其它动物可能表现出低粘附性或不粘附性,因此,选择动物肠道的原籍菌更具有黏附性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剂,预防动物常见疾病主要选用乳酸菌、片球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的细菌,效果会更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则可选用以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如果以改善养殖环境为主要目的,应从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以及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中去选择。
益菌乐的产品选择了动物肠道原籍菌和外源高效菌的多菌种的复合,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进行组方复配,有针对性地研制了满足不同使用对象和目的的系列产品,产品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1.3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条件和环境
如何保持菌种的稳定性是从事微生态制剂研究和生产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对微生态制剂而言,主要指对特定环境的耐受力如温度、湿度、酸度、机械摩擦和挤压以及室温条件下的存贮时间等对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饲用微生态制剂必须经受饲料加工过程中高温的考验,所以菌种对温度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除耐酸性的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外,一般的活菌制剂在胃酸作用下大量被杀死,残存的少量活菌进入肠道后很难形成菌群优势。因此,不耐酸的活菌制剂也不能有效发挥益生作用。除此以外,饲料的保存时间、饲料中的矿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食盐)、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影响益生菌的活力。
益菌乐的种子菌株是经过严格的耐高温实验、耐酸性实验、耐胆盐实验及耐金属离子实验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能够经受得住加工过程的高温、饲料中金属离子、胃酸及胆汁的影响,保证有效的活菌数,足够量的活菌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发酵后不经过处理的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不耐贮藏。而不同剂型的产品,其保质效果差别极大。一般的说,冻干粉类优于凝胶类和水剂类了;在冻干粉中,微胶囊类又优于其它。
益菌乐菌种属于微胶囊制剂,在生产中,添加了芯材、壁材、多糖、蛋白质、油质等多层保护剂,能够提高存活率、耐酸、耐氧、耐高温性,为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存活率由单纯的微胶囊包被的10%提高到90%以上,产品采用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和国家专利设备--低温负压脉冲气流干燥,保证高活率,储存周期长,确保产品高品质和稳定性。
贮存条件是影响产品中的益生菌存活率和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活菌制剂在贮存过程中最好保持在低温、低湿度、密封、隔氧的条件下,才能使制剂保持较高的存率和长的货架期。
1.4活菌浓度和使用剂量
微生态制剂的功效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动物食入活菌的数量密切相关。若数量不够,在体内不能形成优势菌群,难以起到益生作用。瑞典规定乳酸菌制剂活菌数要达到2×1010个/克。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制剂中,对含菌数量与用量的规定是:芽孢杆菌含量5×108个/克;乳酸杆菌1×107个/克。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其含菌量应达到2×105个/克~5×105个/克;育肥猪饲料中每克加入106个芽孢杆菌,粪中大肠杆菌减少:35%,每天添加0.5~0.6克微生态制剂方可起到治疗效果。而乳酸杆菌因制剂不同而有差异,其数量不少于107个/克,每日添加0.1~3克,一般添加量为0.02%~0.2%。若将微生态制剂添加于饲料中,其目标活菌不应低于109个/Kg。但是,关于添加过量的益生菌产生的后果,鲜有报道,根据张日俊等的研究结果,每千克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6×1011个枯草芽孢杆菌,其促生长效果差于109添加量,但好于不添加组的效果。
益菌乐产品的活菌浓度达到2×109个/克,益菌乐的添加量是通过大量的饲养试验,确定出的达到最优生产性能的最适添加量,科学、合理、有效。
1.5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配合应用
由于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而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在畜禽饲料中不可同时应用。但我们仍可以巧妙地利用某些抗生素,如当肠道中存在较多的病原体,而微生态制剂又不能取代肠道微生物时,或使用某些微生态制剂补充特定的正常菌时,对过盛的种群,可利用窄谱抗生素予以控制。对于肠道菌群紊乱或菌群调整不奏效的病例,可在用抗生素后用微生态制剂,即先选用肠道不吸收的针对性较强的广谱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制霉菌素口服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疾病的蔓延。但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也遭到破坏,此时应及时引入微生态制剂,通过其益生作用,使其紊乱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对于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的结合使用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两者联合使用时应考虑组成微生态制剂的每个种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动物品种及年龄等的影响。只有根据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组合及特性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对象进行合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结果。
益菌乐产品通过与目前饲料中常添加的13种抗生素作拮抗共生试验,进而指导客户正确与抗生素配伍使用,协同发挥优良功效。
1.6使用时间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作用效果不尽相同。试验表明,在以下一些时候使用微生态制剂会取得理想效果:(1)
新生动物肠道内基本是无菌的,此时及时提供优良微生物可以抢先占领动物肠道,对以后的健康起着巨大作用;(2)
在动物生长后期,肠道功能开始退化,此时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起到补充、完善肠道有益菌群、保证健康的作用;(3)
在食物改变时,如断奶仔猪从吃奶到采食植物饲料改变过程中,常会发生严重的消化问题,此时适时地添加微生态制剂对防止腹泻,提高增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4)
在经抗生素处理后,抗生素经常会降低胃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尽快恢复这些有益菌的数量;(5)
在应激状态下,如拥挤、运输、免疫接种、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条件下,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帮助动物安全渡过应激期。因此,把握益生菌的应用时机,尽早并长期饲喂,使其益生菌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1.7使用方法
一是连续使用,二是阶段性使用,三是在某些阶段一次性使用。更具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在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方面,目前普遍认为,长期连续的使用效果明显好于一次性使用。
2.辩证看待微生态制剂的功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微生态制剂无论作为饲料添加剂、生物防治剂还是作为环境改良剂其生理作用已得到实践的检验,是今后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诚然,现在人们还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生物调控手段,如用作疾病防治剂,因其治疗效果还难以和化学药物相比,仅作预防使用,当养殖动物出现突发性病症,还得通过化学药物加以控制。另外,微生态制剂提倡的是正常微生态平衡的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在动物的日常养殖过程中不断给予补充,方能起到预期效果。因此,专家建议: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过程中,全面了解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产品特性,正确对待其作用效果,用于日常养殖的疾病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用作饲料添加剂,确保稳定性,掌握剂量;用于改善环境,早施早好,持之以恒。微生态制剂这种新型生物制品正以其独特的理念影响着日益发展的动物养殖业,相信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绿色和环保理念的不断加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